即便是清晨,重慶市果園港碼頭已經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江水緩緩流淌,千噸貨輪組成的船隊在這里裝卸貨物。
重慶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衛東向記者介紹:“果園港是國家的物流樞紐,是多式聯運的示范項目。水港型物流樞紐第一批全國只有23個,果園港是西部唯一的一個。”
坐落于長江上游的重慶果園港于2013年12月5日開港。七年時間,已躍升為全國最大的內河水、鐵、公聯運樞紐港。向東,通過長江黃金水道連接太平洋,可達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西和向北,經蘭渝鐵路,通過中歐班列可達中亞、歐洲;向南,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印度洋,可達東盟、南亞。對于在2019年憑借輻射帶動作用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物流樞紐”的果園港而言,“多式聯運”是它的招牌。
不同類型的貨物,可以在果園港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的“自由組合”,果園港“鐵、水、公”多式聯運“版圖”已經建成,成為連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重要航運樞紐。
綜合不同時期工廠對原材料時效要求,以及貨物本身的屬性等影響因素,可以選擇江海、鐵海、陸海聯運等多種方式到達果園港。“這不僅降低了成本,也實現了效率上的要求。”湯衛東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全年的話,公司相關線路物流成本會降低5%-10%。”
為了在多式聯運的基礎上再提升物流效率,集裝箱智能理貨系統、無紙化提單、智能閘口、鐵水聯運信息平臺等一系列智能化手段也在果園港投用。此外,果園港還實現了路港聯合調度,確保鐵水聯運的快速轉運,減少集裝箱在港停留時間。
在剛剛結束的2020線上智博會上,果園港又牽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QME,共建大宗商品交易及數字供應鏈產業。其中,“區塊鏈電子倉單”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基于聯盟鏈的金融級資產,將現貨轉化為優質安全、直接穿透至底層并且具備良好流動性的短期資產,可為港口及腹地企業客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低風險的供應鏈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