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記者了解到,為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兩江新區鴛鴦街道探索創新化解矛盾糾紛的途徑和方法,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司法所、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建成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個、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6個,逐步實現轄區居民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的均等化便利化。
“各種法律知識,朋友圈都能學到,讓我大開眼界。”64歲的王澤深是鴛鴦街道金州社區的居民,沒事的時候,他最喜歡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類法律知識講座,翻翻朋友圈里社區公眾微信號對法律知識的解讀。王澤深告訴記者,社區成立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給大家幫助很大,能咨詢到各種法律問題,還可以進行法律援助。參加完社區組織的講座后,他還專門買了一本民法典來學習。
金州社區正在打造全民學習法律的氛圍。社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邀請重慶禾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團隊為居民們提供每周不少于8小時的法律服務,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全面滿足居民法律需求。
線下,該律師團隊建立值班制度,并參與人民調解。去年,社區參與4次人民調解,成功調解3起矛盾。“其中一起調解涉及金額高達86萬元。”金州社區居委會主任辜慶嬌表示,以往這種程度的調解都需要上報到街道或者更高的層面,“現在我們在社區就解決了。”除此之外,涉及到房屋租賃等各類型的糾紛,都在社區得到了解決。
線上,金州社區利用微信公眾號、網格群、微信群等方式,每周結合典型案例,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識,開展各類法律宣傳。社區還主動創新形式,推出線上答題小程序,極大地激發了社區居民的學法熱情。小程序吸引了六千多人答題,取得第一名的居民共回答六千多道法律題目。
“在鴛鴦街道,‘出門’就能咨詢到法律。”街道司法所副所長何曉雯告訴記者,為充實公共法律服務團隊,街道為七個社區聘請法律顧問,保障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每周三上午執業律師值班接待來訪群眾,各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均落實每周8小時執業律師坐班,街道整體實現每日均有律師坐班,為轄區群眾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去年全年,街道來訪群眾300余人次,解答征地拆遷、婚姻家庭、物業等方面法律問題,提供法律咨詢案件200余件次。
以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鴛鴦街道將繼續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以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6個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為依托,構建立體化服務網格,不斷延伸司法服務的足跡,努力為“平安鴛鴦、和諧鴛鴦”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保障。
(記者 江亞蔓)